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有多难?

1年前个人修行30

一、定投

二、随笔

01

今天CH兄弟说,他发现我写的两篇标题含罗振宇的文章推荐量都很高

蹭名人是流量密码啊

即便不是当红辣子鸡的名人,仅仅是像罗振宇这样小众的名人

标题蹭那些名人就会拥有更多点击率和推荐量,高流量与标题有很大关系,甚至关系程度达到99%

CH兄弟又说,“比如你今天发布的《自媒体引流》,标题一般,但是内容却很饱满

我以为又是什么赚钱教程,后来才发现,是一个聊天记录,反而觉得很实在,很真实”

蹭名人就是一种很好的增大曝光的方式,蹭热度也是一种获取流量的自媒体常见方式

02

我如果今天标题写那个河南的丽君夫妇,流量预期肯定会更高

不过我还是坚持不蹭,我只关注自身的真实感悟

因为对于我来说,不蹭流量、远离喧嚣才能持续,我要保证自己获得的是“内奖”

偶尔蹭了名人和热点,也是一时兴起,不是像秋叶大叔那样,直接变成了常态化的蹭

当然,他们那样蹭也并没有什么不好,蹭流量+煽动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自媒体方法论,也是催眠师的常用技巧

但是我还是愿意用手艺人的心态去做一个催眠师

03

为什么我不写国家大事,热点新闻啊?

第一,我知道关于大事的真实想法,我写了也审核不通过,发布不出去

第二,我受托克维尔的影响,我关心小事,身边的事,远远超过关心大事

第三,虽然催眠师流量更多,但有一个手艺人的心态更能获得心灵的安定

04

CH兄弟,就是上次说我基金亏很多的兄弟,说这两天看还赚了

大家会不知不觉的注意到这个股票基金的收益,说明把这个截图放上去还是很催眠的

股票基金是中高风险,收益比定期还是多,但和个股比就差远了,不过个股亏也亏死

《聪明的投资人》里提到巴菲特从不推荐买入任何股票,过去20年却10次推荐指数基金:

“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就是股票投资的最佳选择。

我的导师格雷厄姆在很多年前就坚持这样的立场,

而此后我经历的一切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看法的真实可靠性。”

巴菲特(1993)说:“透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投资人通常都能打败大部分专业经理人,

很奇怪的是,当傻钱了解到自己的极限之后,它就不再傻了。”

巴菲特用十年时间和百万美元打赌,结果他选择的指数基金大胜专家选择的对冲基金组合

05

当然这个定投,主要作用还是《我的自律系统十二条》的量化表达

但CH兄弟说,也许它还可以变成一个实验,实验一个人普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可能性

因为每天一百元是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克服“拿铁效应”来实现的

我觉得我就想搞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成功学——普通人成功学

不是那种高估自己的成功学,简单,也难

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当韭菜,你放大他们的欲望,就可以收割他们

06

普通人最好是做一个防御性的投资者,不高估自己,脚踏实地

普通人不犯错就谢天谢地了,“不犯错”就可以超越很多很多人了,《孙子兵法》就是一本“不犯错成功学”!

悟到这一点并且执行就太难了,

比如房地产公司不要搞那么高的负债,这个谁都懂,但是每个人都看别人搞高杠杆,我也搞

“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承认自己的公司是一个普通的公司” 这件事情本身就很难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君临天下、独掌乾坤

毕竟口号也确实能让人热血沸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每个中国男人都有一个皇帝梦,就像每个美国男孩都觉得自己可以当美国总统

07

昨天晚上看到《思考,快与慢》里写的“乐观主义双刃剑”的这一章

创业者一般都是高风险的尝试者,所以本身他们会有更强的乐观主义特质

这样的乐观主义是有一定的好处的,比如它使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但是这种坚持可能需要付出很高昂的代价

他们通过“发明者援助试验”发现:

“总的来说,个人发明的回报很小,要“低于私募基金和高风险证券的回报“

一般说来,个体经营的财务收益属于中等:

同等条件下,人们通过向雇主出售自己的技能得到的平均回报要比经营自己的企业更高。

这表明乐观主义是普遍、执拗且代价昂贵的。”

08

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比别人有着更为理想的特质——他们愿意为这些信念下一笔小赌注

当然,“觉得自己很优越”的想法在市场中具有重大意义

大型企业的领导有时会在投资巨大的并购上下很大赌注,因为他们错误地以为自己可以比该公司现任管理层更好地管理其资产

自负假说”(Hubris Hypothesis)已经解释了这种被误导的兼并:那些兼并公司的高管们只是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有能力罢了

“90%的司机都相信自己的车技要高于平均水平”

我还看到另外一个发现:“99%的人都相信自己的长相要高于平均水平”

09

当然,没有乐观主义的心理,也不会有消费主义,也不会有刷爆的信用卡,也不会有前仆后继的创业公司

大多数人创业者认为公司取得的成绩,80%以上都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努力

即使他们目前并不成功,这些有胆量的人也都认为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们肯定错了!

新公司的成绩更多取决于其竞争者、市场的变化以及自身的调控

即使大多数冒险者最终总是失败,但那些乐观的风险企业家,毫无疑问都会为激发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力作出贡献

心理科学家幽默的叫这样的企业为:“乐观主义烈士”——对经济有益,对投资者有害

10

有一个真相就是:

”个人及企业会奖励那些提供了冒险且有误导性信息的人,而不是说真话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成为一个“催眠师”而不是“手艺人”

我们从造成大萧条的金融危机中学到的是:

“总有一段时间,专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会造成大家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视而不见。”

比如:

宣传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和买房者之间的竞争(限购),反而会让买房者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视而不见

11

为什么作为“手艺人”的专家们,不得不去成为一个“催眠师”?

《影响力》里提到过一种催眠方式叫:假装权威会让人觉得你说的话更可信!

专家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一个位实至名归的专家需要表现出很高的自信程度。

最为过度自信的专家更有可能代表全体员工出现在新闻节目中。

过度自信也会像医学上的传染病那样具有传染性。”

12

“过度自信的专家也间接受到了病人的影响:临床医生显现出的不确定,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自信的人比对事情持不确定态度的人更受人推崇。

医生将自己的不确定透露给病人会遭到大家的指责。

完全认识到自己无知的专家可能会被更自信、更能获得病人信任的竞争者取代。

对不确定性的无偏见评价是理性的基石,但这并不是个人或机构想要的。”

我想起了《请回答,1988》里,要给正峰欧巴做心脏手术的医生,面对豹子女士一定要给一个明确答案时的无奈

13

曾经有一位女士问查理芒格:您一生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是什么?

查理芒格想了想说:“理性”

但真正做到接近理性都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关于如何抑制乐观主义情绪,分享一个由加里·克莱恩提出的方法:

他将自己的提议称为“事前验尸”,流程十分简单:

当一个机构即将做出一个重要决策但还没有正式下达决议时,

克莱恩提议召集对这个决策有所了解的人开一次简短的会议。

在会议之前有一个简短的演说:

“设想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

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

三、时间

1、23:32-06:33 7小时1分钟 睡眠

2、06:33-07:23 50分钟 看手机、如厕、洗漱

3、07:23-08:00 37分钟 补日记

4、08:00-08:09 9分钟 定投 、发文

5、08:09-09:59 1小时50分钟 送R上学、跑步3公里、早餐、买菜

6、09:59-10:16 17分钟 发文

7、10:16-11:36 1小时20分钟 关注流量

8、11:36-11:50 14分钟 十平台发文

9、11:50-11:58 8分钟 打坐

10、11:58-12:22 24分钟 看书《我在深圳当市长》至872页

11、12:22-12:27 5分钟  打坐

12、12:27-13:04 37分钟 午餐、《绝命毒师3-12》、洗碗

13、13:04-13:28 24分钟 听音频《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入睡

14、13:28-14:04 37分钟 午睡

15、14:04-14:49 45分钟 关注流量

16、14:49-15:37 48分钟 打坐、看书、流量价格谈判

17、15:37-16:20 43分钟 接R放学、送R打乒乓球

18、16:20-17:17 57分钟 打坐、擦米诺地尔、教T记录时间

19、17:17-17:57 40分钟 关注流量、吃零食、看B站

20、17:57-18:52 55分钟 接R回家、看书

21、18:52-19:32 40分钟 晚餐、看手机、洗碗

22、19:32-19:37 5分钟 看书

23、19:37-20:17 40分钟 给R上英语课《初来乍到1-10》

24、 20:17-20:52 35分钟 洗漱、洗澡、更衣、关机

25、20:52-22:15 1小时23分钟 看纸质书《思考,快与慢》(第25章后几章都没看太懂,数学太多,本能越过)、协助R刷牙、听音频《商贸与文明》入睡

——彭壮20231120

标签: 普通人

相关文章

要活得长,要多做逆熵增的事情

要活得长,要多做逆熵增的事情

一、定投 二、随笔 01 午马(健身)项目已坚持28天,假期一下就9天没弄 坚持的时候发现时间过得慢一些,出门玩几天,感觉时间一下就过了 可见想要活得长,要多做逆熵增的事情 02 一个人适合做什么,可以参考八字喜好,比如喜金水,那么就适合做金生水的事情,做引流 做生意的五行循环: 金生水:公域引流 水生木:私域触碰 木生火...

一篇文章讲透成功学的本质

一篇文章讲透成功学的本质

一、定投 二、随笔 01 凡是商业性质的东西,其实要越俗越好 或者说如之前说的“糖的原理”一般:你要满足人们对俗的需求,但是不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俗 很多时候知识分子为什么很难做成生意? 曲高和寡 现在我们对罗翔老师的印象是讲法制、讲哲学? 别忘了,他其实是讲法外狂徒张三出名的,张三都干了些什么内容的事? 当时之世的俗气作品,后世未必不...

彭壮:90天死磕,每天释放价值。

彭壮:90天死磕,每天释放价值。

在那一篇文章《神》里,我写过:“永恒的价值输出者”,这是我对神的定义。 封神的路上,充满着干扰和噪音。 复杂了,就完了。 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在于一张时间安排表,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各种琐事上,特别是创业者。 其实简单一点,大道至简。 释放价值就是我人生的意义! 1、三三机制,首先把最难的事情做了。 有个小孩, 知道三三机制就是关注30同行+搞30个流量...

一个人举手投足之间,是能够看得出气场稳不稳的

一个人举手投足之间,是能够看得出气场稳不稳的

一、定投 二、随笔 01 早上去了江汉北路的两家体育用品店买可以换胶皮的乒乓球拍 两个完全不同的老板,给我的购物体验也完全不一样 做生意的人,举手投足之间,是能够看得出他们的气场稳不稳的 首先是专业知识,一个老板给你介绍的时候并不熟悉荆州的体育圈,另外一个老板基本上都知道哪些教练 其次是放松程度,一个是想要忽悠你买贵的,另外一个是快准狠的...

巴菲特为什么喜欢各种重复的、有规律的、有节奏的运动?

巴菲特为什么喜欢各种重复的、有规律的、有节奏的运动?

一、定投 二、随笔 01 我向来都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做事情,不寻求快速地突破自己的能力圈和认知圈 只以我目前的认知、以目前的资源,我能做出自己认为相对合适的决定即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想着有捷径可以走 做超出了自己认知和能力之外的事情,是无法成长的! 我这样做的理论基础终于在《心流》这本书里找到了——做过于超出能力的事情不能产生心流,只能...

35岁,丢掉幻想,准备养老!

35岁,丢掉幻想,准备养老!

一、定投 二、随笔 01 35岁,在中国是一个很明确的分水岭。 考公考编的人会意识到:很多岗位的录取限制都是35岁以下。 互联网大厂“35岁裁员危机”,也是程序员们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上进的年轻人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35岁之前,一定要上岸! “上岸”这个词被广泛运用在考研、考公、考编、大厂面试成功等场景。 上岸意味着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