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理性”的距离有多远?

2年前个人修行41

一、定投

二、随笔

01

有黑粉意味着什么?

一、有增粉加速的趋势了

二、有点特立独行,毕竟是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文风(笑)

02

早上与T谈到上次露营遇到的一个女生和她的母亲

女生大概二十七八岁,看起来没有怎么收拾自己,但性格很开朗,一直在和自己的肥猫讲话

她的状态是怡然自得的,会非常轻松的自然的和猫开玩笑,把R看得一脸懵逼

这是一类把宠物当做孩子的一群人,他们称宠物为有毛的娃——毛娃

狗狗和猫猫就是他们的精髓寄托,而且也有一个圈子

她不会和小孩搭讪,因为猫本身就容易伤害小孩,易引起纠纷

再说她们一般也是单身,没有小孩,所以不容易与小孩共情

父母一般都比较开明,家庭条件也还可以,所以自带优越感,对于结婚也并不着急

虽然这是和我生存状态完全不同的一群人,但是我觉得那样也很好

结婚与不结婚,或者急着结婚与不急着结婚,都很好

重要的是能够自洽且自得其乐就可以了

03

一个正式的组织在成立之前都会有序章,也就是她的“前身”

印尼共产党的前身,是“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和《自由呼声报》

中共一大之前,有各地的学习小组、书社等团体,还有《新青年》

国民党的前身,是反清复明的组织以及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成的同盟会,还有《民报》

看一个组织,也要看它的前世今生,因为一个组织有前身,决定了他的基因

比如国民党内部就一直没有摆脱洪门江湖那一套基因的影响

04

晚上睡觉前,是我看难度高一点的纸质书的时间,为的就是让我自己能够更快的有困意

再次看完《孙子兵法》纸质书后,好多天没有看《思考,快与慢》了,因为最近晚上看这本书的勇气都没有

今天终于看了一下,比以前看得顺畅一些了,果然挑战看书的难度会让自己对难度越来越“脱敏”

05

晚上看了两章,分明讲的是几个思维陷阱:后见之明、光环效应和预测自信

我们离“理性”的距离有多远?

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远得多!

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些思维陷阱,这个是由于我们大脑的一些特点决定的

我们的大脑,喜欢将从前的事编成叙事故事,从而构建意义

当一件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立即调整自己的世界观以适应这种意外

一旦接受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或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你就会立即丧失很大一部分回忆能力,无法回想起自己观点改变之前的那些想法了

06

比如我们常常无意识的有“事后诸葛亮”的本能,也就是“我早就知道”效应和“后见之明”现象

“后见之明”的偏见会导致人们冤枉人,对别人的评估有严重偏颇

它导致观察者不是根据判断过程的合理性,来评估一个判断的好坏,而是以结果的好坏作为判断标准

比如“后见之明”的偏见,导致由玩忽职守引起的起诉变得越来越常见

内科医生们开始以多种方式改变了自己的诊疗程序:要求患者作更多检查,请教专家更多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即使这些方法未必奏效也要用

这些行为与其说对病人有益,倒不如说是保护了医生

07

系统1的“意义构建体系”会让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比现实中的更整洁、更简单、更可预知,且更富逻辑性

“认为人类对过去了然于心”这一错觉,会带来更深层次的错觉——以为人类可以预知并控制未来,这些错觉会让人感到安适

但作者认为:实际上,这个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与无常,大部分时候都是靠“运气”这种决定性力量和“回归”的不可避免性

可惜,我们的大脑不这么想!

我们都需要一颗定心丸,想知道我们的行动会有恰当的结果,想知道智慧和勇气一定会带来成功

08

很多商业励志书籍都是因此而应运而生的,比如谷歌成功故事、类似《基业长青》看似有理有据实际上没用的书籍

其实一切都是对于成功人物、成功企业的成功事实产生的个人崇拜,是“光环效应”!

引人入胜的故事会使人产生某种必然性错觉

作者对于商业课的理解很直白:

“这些故事引起并维持了关于了解的错觉,同时给读者上了一些没有什么持久价值的课,但这些读者却偏偏愿意相信这些内容。”

09

“光环效应”通过夸大评估的一致性来保持简单和连贯的特点:

好人只做好事,坏人全都很坏

“希特勒喜欢狗和小鸡”这种说法,不论你听过多少次,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

一旦历史定性,人们很容易简化一个历史人物,很难对一个人更加清晰的了解,比如袁世凯、王莽、汪精卫、李鸿章、慈禧太后、魏忠贤....

光环效应会让我们错过很多精彩的故事,如果袁世凯不称帝,当时人对他的功劳评价就是千古功业!

毕竟在不流血、不分裂的情况下,他铸就了帝制的终结和民国的诞生

10

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的预测非常自信?

因为大脑的系统1只在乎“故事的连贯性”,不在乎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即使证据十分苍白也能构建一个非常连贯的故事

对于一些最重要的信念,我们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其合理性,我们怀有这些信念仅仅是因为我们所爱的人和所信任的人也持有同样的信念

我们只相信“眼见为实”,系统1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得出结论,我们一般不会调动系统2来了解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有多复杂

11

作者关于“预测自信”的认知错觉试验,对于在股票市场的专业人员打击极大,甚至得罪了不少人

按他科学试验表明一个事实:

“有些投资人做得很好,而有些投资者则做得差得多。然而,显然对于个人投资者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冲个澡,然后什么事也不做也会比践行脑中出现的想法更好。”

“对于大多数基金管理者来说,选择股票更像是掷骰子,而不像是玩扑克。任何一年中,往往每3只对冲基金中至少有两只的表现要比整个市场的整体表现差。”

“专家预测的准确度比不上扔飞镖的猴子“

”人们想当然地从对过去的解读中预测未来,总是忽视“未来是不可预知的”这一观点。正如纳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我们更愿意构建和相信对过往的连贯叙述,”

三、时间

1、21:43-06:20 8小时10分钟 睡眠

2、06:20-06:39 19分钟 看手机、如厕、洗漱

3、06:39-07:48 1小时9分钟 补日记

4、07:48-08:04 16分钟 定投、发文

5、08:04-09:37 1小时33分钟 更衣、早餐、跑步3公里、再次早餐、买菜、购物

6、09:37-09:41 4分钟 打坐

7、09:41-10:30 49分钟 关注流量

8、10:30-10:41 11分钟 写被动文章

9、10:41-10:54 13分钟 十平台发文、擦米诺地尔

10、10:54-11:16 22分钟 打坐

11、11:16-11:22 6分钟 洗碗、煮饭

12、11:22-12:01 39分钟  看书

13、12:01-12:19 18分钟 关注流量

14、12:19-12:27 8分钟 看书

15、12:27-13:00 33分钟 午餐、《绝命毒师3-8》、洗碗

16、13:00-13:36 36分钟 看书《红色的起点》至202页

17、13:36-14:30 1小时 听音频《中国哲学史纲》、午休

18、14:30-14:33 3分钟 打坐

19、14:33-15:33 1小时 处理手机故障、与ZH聊天

20、15:33-16:19 46分钟 打坐、处理手机

21、16:19-17:12 53分钟 处理手机、拿快递、接R放学

22、17:12-17:32 20分钟 晚餐

23、17:32-17:55 23分钟 送R打乒乓球

24、 17:55-18:08 13分钟 写被动文章

25、18:08-18:32 24分钟 发圈、洗碗

26、18:32-18:49 17分钟 打坐、与小龙聊天

27、18:49-18:56 7分钟 关注流量

28、18:56-19:37 41分钟 接R回家、乒乓球友生日庆祝汇

29、19:37-20:12 35分钟 给R上英语课《初来乍到1-7 》 、家庭作业

30、20:12-20:47 35分钟 洗漱、协助R如厕、与ZH沟通、陪R玩

31、20:47-21:19 32分钟 关注流量

32、21:19-21:31 12分钟 洗澡、关机

33、21:31-23:12 1小时41分钟 看纸质书《思考,快与慢》、关注流量、听音频《出版人》15分钟入睡

——彭壮20231108

相关文章

彭壮:修行的A/B面

彭壮:修行的A/B面

你的时间花在做啥事情,你就会在哪里产生结果。 我把事情分类两种:我们的理性脑或者你做计划的时候以为自己会做A,其实无意识中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做B。 我们的大脑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你不刻意改变,它就会变得随大流、变得平庸、变成行尸走肉而不自知。 1、A/B面 举些例子: A类: 洗碗、午觉、早睡早起、整理内务、深呼吸、练太极拳、瑜伽、亲近自然、旅游、打坐...

文字可视化、逻辑可表达(彭壮20220917)

文字可视化、逻辑可表达(彭壮20220917)

1、直播了8天之后第一次断播 2、就是因为昨天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多了,自己的框架松动了,原来一个人的哲学体系如此容易崩塌,所以更加需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自己的哲学体系 3、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哲学体系坚持下去,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比如我早睡早起坚持自律、滴酒不沾的习惯 4、今天早上竟然就在半梦半醒间时候决定不播了,昨晚在睡觉的时候潜意识里肯定在思考这个问题 5、T早上...

一个大胆的想法

一个大胆的想法

一、定投 二、随笔 01 晚上看书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留学中介。 这种想法类似“去宜昌买房”,“卖掉奔驰买茅台”,“缴纳社保”这样的比较突然的想法。 大脑涌现出来的一个强烈的想法,就像给人工智能喂养大数据之后,AI突然之间产生的灵感一样。 这些想法有一些是无厘头的,有一些经得起考验的。 比如“去宜昌买房”让我激动了几个晚...

自媒体引流最重要的是“持续性”,没有之一

自媒体引流最重要的是“持续性”,没有之一

一、定投 二、随笔 01 根据自律系统十二条的表格执行,上周发布文章的时间明显推迟了,打坐的时间变少了,吃的油腻食品增多了 睡觉的时间明显更晚了,依赖听音频入睡的次数也增加了,屏幕打开时间5小时以上晚上便开始眼花 这一切都会导致熵增,从而更加的不自律,都是晚睡惹的祸! 晚上九点之后还是尽量不再碰手机,只看纸质书 逆熵是一件必须经常反省的事...

彭壮:跑步3圈,每天只和昨天的自己比较

彭壮:跑步3圈,每天只和昨天的自己比较

跑步第4天,开始恢复了一些身体的感觉,正常跑步速度跑了比前3次都多一圈。 这种感觉非常好,就像你很久灭有做一件事情,然后你就一直不开始,那么就一直在拖延。比如你很久没有跳舞了,你以前跳舞跳得非常好,你一直不开始重新捡回来这个手艺,所以你就一直在拖。然后有一天,你开始了,你才发现自己只会几个动作了,于是你开始和那些很厉害的人比。 和最厉害的巅峰状态的自己相比,你依然很差,你于是...

关于犹太人、温州人、闽南人和潮汕人的一点思考

关于犹太人、温州人、闽南人和潮汕人的一点思考

一、定投 二、随笔 01 媒体与书籍有什么区别? 媒体会告诉你犹太人“让小孩舔着放了蜜糖的书长大” 书籍会告诉你,犹太人起家,就是靠放高利贷和贩毒 《心流》这本书出版于1990年,我惊讶于它语言的真实和直击本质: “在复杂的社会中,有很多强势团体执行着社会化的工作,有时它们的目标乍看似乎相互矛盾。 一方面,学校、教堂、银行等官方机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